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宿北观河 清 · 姚燮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复庄诗问卷十九
根天委诸海,络地如长绳。
旁支百所汇,流贯皆元精。
驾梁有灵鼍,捍险多神鲸。
未敢恣呴沫,来扰中流清。
高下错殊诡,善导斯和平。
周防失坚固,譬若人心倾。
我来宿北堤,一望瀰盈盈。
但据百里势,颇测千年情。
惟时日方午,滟采浮玉晶。
遥帆飐云叶,闪闪空中明。
回折入洼浅,水气收渐冥。
偏于远林外,一露烟澜青。
大块递沿革,川陆每变形。
何以积石源,终古流无停。
江淮杀馀势,灌决应善承。
顺泄壅之逆,纵阻溢乃横。
遂使晋楚间,时戒蛟龙行。
宣房果堪塞,禹迹讵未经?
应知一疏闭,万命关死生。
安得张骞楂,往叩黄姑灵。
普照寺修西方佛阁展殿轩榜真懿大师请作)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三、《北涧集》卷八
观无量寿,开仁寿以同跻;
善导师知宗师之可敩。
矧机云之故宅,怀持远之高风。
唐棣之偏反,种芬陁之芳洁。
霜钟敲月,发万家深省之初;
性海澄秋,笑二独醒之晚。
璇题雾暗,欹侧飞甍。
雪砌苔封,凄凉老屋。
古寺无锥卓地,未免求人;
华亭有柱擎天,何妨借力。
幻层轩之翼翼,衬重阁之渠渠。
答乾坤浩荡之春,听幢树从衡之说。
至真观仁杰善导气烹炼之术。孟知祥西川时。来蜀留诗至真观壁间。) 十国 · 杜仁杰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坤所载,干所帱,象与形,孰朕兆?
纬五行,环二曜,流百川,何浩浩。
四海晏,九河导,峙而山,亦多号。
神有岳,山有峤,粤庙(一作「天」)坛,稽(一作「极」)道妙。
巉孤峥(一作「撑」),未易到,日出没,见遗照。
偃东西,绝海徼,倏光怪,来熠耀。
大龙烛,细萤爝,不恒出,赴感召。
笙嘹喨,鹤窈窕,羽人路,屯其要。
青螺堆,玉簪峭。
左参井,右丹灶,揭清虚,不二窍。
昔王人,往昭告,始轩辕,末徽庙。
接柴望,咸亲燎,莽劫灰,起天烧。
摧栋宇,失朱缥。
群鹿逐(一作「豕」),杂蓬藋。
予何为,一来吊,必胜废,乃大造。
圣之作,贤者绍,矧玄元,语秘奥。
探愈远,理益耀,徵是理,万有耗。
文虽径(一作「怪」),实非剽,庶今来,永为诏(《全蜀艺文志》二三、《十国春秋》五七)
江上直舍。令俞生命韵。走笔草一首。投宜叔伯玉二君足下戊午 清 · 南有容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䨓渊集卷之三
尝读翠轩诗,一讽有馀悼。
丈夫不遇世,有怀谁与讨。
哀哉二三子,不废平生好。
忧乐辄相求,有如火就燥。
痛饮作歌词,豪气薄青昊。
顾视世间人,未足充舆皂。
志气乃如此,何得及老耄。
吾闻古朋友,承筐求大道。
寥寥鹿鸣意,讲之恨未到。
择之固胜流,盖亦少头脑。
士华狐鼠耳,所取岂文藻。
短褐贮奇璞,胡乃不自保。
人亡志不灭,断烂一编稿。
醉后每一读,悲歌泪浩浩。
吾友有二子,与我同此抱。
我生甚孤畸,交际不草草。
吴子仕方达,颇亦择所蹈。
李生卓迈,宁复怨枯槁。
萧疏外声利,馀事无烦恼。
旷世一相感,恨不及此老。
不叹我生晚,但悲公生早。
聚集不设期,有兴径相造。
沉冥无愧怍,文章愈杰骜。
聊复适意耳,岂恤群儿噪。
昨逢韩山子,一言为忠告。
吾侪并一世,可敬不可傲。
所勉君子道,何遽自颠倒。
男儿生有志,素履必可考。
谁将百年事,文酒以为号。
我初闻此言,心中烦郁懊。
我曹百年身,如今头半皓。
谁能不痛饮,风埃一乌帽。
归来闭关卧,飞霜流檐橑。
起行视夜色,江空月如扫。
静思故人语,未必非善导
世道茫无涯,匹士敢自暴。
嘉言敌金玉,吾敢私吾宝。
二子谓如何,作诗以相报。
释法恭为戒师书 初唐 · 濮王泰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九
道安晦迹襄阳。声驰秦阙。
慧远栖心庐岳。名振晋京。
故知善言之应。非徒千里。
明月所照。不隔九重。
法师笠泽上仁。震维高德。
律行净于青眼。威仪整于赤髭。
传灯之智不穷。法施之财无尽。
弟子摄此心马。每渴仰于调御。
垦此身田。常戴怀于法雨。
若得师资有托。冀以袪此六尘。
善导启行。庶无迷于八正。
谨遣咨祈。伫承慈诱。
规过箴 北宋 · 田锡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三、《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人或有过,尔欲相规。
过且未改,中已生疑。
疑不一途,滋蔓多歧。
徵怨召怒,何莫由斯。
怨浅谤生,怒深祸随。
是以君子,慎于枢机。
枢机之理,总乎慎言
规人之过,其言犹难。
孰虑其宜,细详厥理。
言苟轻出,过反在己。
虽云忠告,不能者止。
妄欲善导,岂独疑尔。
愈令其心,增于汰侈。
日喻1078年10月1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二、《文编》卷三八、《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三七、《八代文钞》第二十九册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
扣槃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
自槃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
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
夫没者,岂茍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梁补阙周翰974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十一月日,进士田锡谨斋沐拜手,献书于补阙执事每见仕进之心,皆欲人特达之遇,而觊遭逢之幸,不揣道何如也,才何如也。
迨为明哲之鉴,揣摩其术,高下其才,特达之遇果不为丛脞所役,则怅然觖望,以为鉴失于己,而啧有烦谤之言也。
君子则不然。
不患无通明之知,患艺之未精;
不患无特达之遇,患才之未备;
不以得失荣辱,汩其趣向。
牛僧孺欲干有司之试,先以文章卜进退于韩愈,愈高其才,遽命改馆,俟其亡而访焉,乃大署其门而退。
翌日辇毂之下,僧孺之名无翼而飞,藉藉众口。
此所谓级名阶第,不在于彼,而在于此,束缊知妇,势使然也。
凡有司以至公之明,当抡材之任,岂欲自擅于公器哉,亦候同列推择,慰荐茂异,以济己之明也。
陆贽在唐,为海内之闻人也。
当其掌文之柄,录贤拔善,得贾棱、王涯、李观、韩愈、崔群辈二十三人。
于时梁肃谏垣,为之援引,肃之所言者八人,韩愈在其选中,至今称陆忠州、韩吏部,果何如人哉!
岂唯春官氏为国家求贤,而赖同列之推善;
抑士君子为先达,常汲汲于外,导后进以为己任。
仕进亦岂专务求于人,固当先求诸己;
岂在求诸名,当先求诸实。
实茂而名自至,己修而人后知。
故特达之遇,不可邀而得也,才与贤相遇,道与义相际,言未发于外,而意已熟于中矣,何暇訾诹慄斯,以徼福哉?
不逮古人远矣,自十有五志于学,逮今二十年。
所吐之文非超绝横厉,骇人耳目,但屑屑在模范轨辗间;
又未能鹰扬虹伸,与群俊角逐,而尚在贫贱中,未尝不惕然愧耻。
虽迂疏钝讷之若是,然志有所自守,迹有所自明,必也跻一第,拜一命,庶几无忝于时,无愧于心,不使识者指目而窃笑。
斯愿斯恳,非英信明达之大贤,固不敢妄发斯言以取谴怒也。
明公鉴如止水,公如平衡,言如钩绳,动为律度。
刚决之气,断于奖激;
融和之色,形于接纳。
是用曲俗之态,短绠之智,愿为门下之士,期明公以通达之识,照其邪直,烛其妍媸。
茍若万分之一可偕士林之末,则明公英特之遇不施于仆,仆遭逢之幸不自于明公,则直在也,曲在公也。
亦犹南医善蠲人之疾,疾者亦自善导养,能消息其气,以合于医。
但俟锱铢善良之药,则㸌然洞散其湫底羸露之疾。
而南医持其疾以邀丰腆之酬,一旦为北医急于仁义,投以灵饵,起于瞑眩,南医虽悔,其可复追!
故君子临仁义,速不旋踵也。
今所谓消息其气,以合于善良之药者也,善医者幸早图之,无为他人搀惠而悔追弗及。
抑近世仕进之子,不敢历公卿士大夫之门,虑殖嫌疑于栽培之地,而耦俱生谤。
设使负非常之才,有非常之名,彼世疑俗嫌,又何畏忌违去之有哉!
必若伏奏于丹墀之下,导扬其名于天子,使赫然超拔,虽谗慝之口欲疵疠讆訾,于正人哉,岂徒涉猜履谤而已。
使其人为囚奴,为俘虏,为负贩,为仇雠,而道有可贵,尚当哀穷悼屈,洗磨振擢,趣其亟也若濡救焚灼、提引沦溺。
况冠儒之冠,服儒之服,与群俊俯仰,耀广场之风彩,而不敢挺然与之为迒蹊,则岂唯负于才良,其实负于邦国也,其次负于己心也。
愧无超迈之才,以成明公特达之名。
然观前辈以一言一辞瑰壮峻爽,为当世有名之士飞腾吹嘘,如杜牧《阿房宫赋》,李华《吊墀战场文》,李翱《高悯女碑》,高迈《长明灯颂》,如观灵凤一毛,则五彩九苞从而可知矣。
自省介言只辞,不足买声彩于拟议;
然录长掩短,亦可彰君子奖善之德也。
谨以所编鄙陋之文五十轴,于几阁,卜进退于明公也。
济命谓之进,方敢进;
若犹未也,则有圣人六经在,当复厉精于其间,而决取舍于至公而后已。
不量狂瞽,干冒明哲,恭俟报复,惶惧惶惧。
拜手上(《咸平集》卷三。)
役:
大唐龙兴大德香积寺净业法师灵塔铭 唐 · 毕彦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
禅月西隐。戒灯东照。谈真利俗。稀代称贤。智炬增辉。法师一人矣。法师讳象字净业赵姓。族著天水。代家南阳。冠冕相辉。才名继美。因官徙属。今为京兆人也。父辿。天马监。沈默攸博。安适务。时英閒出。奕于儒门。从法化生。独钟于释子。法师即监之仲子也。器宇恢嶷。风仪宏伟。长河毓量。汪然括地之姿。秀岳标形。峻矣干天之气。髫年慕法。弱冠辞荣。高宗忌辰。方阶落彩。帔缁七日。旋登法座。观经疑论。剖析元微。念定生因。抑扬理要。法师夙棹元津。早开灵键。入如来之密藏。践菩萨之空门。凡所阐扬。无不悦可。叹未曾有。发菩提心。禀其归戒者。日逾千计。法师博济冥怀。冲用利物。尝以大雄既没。法僧为本。每至元正。创启周饰净场。广延高僧。转读真诰。荐兴胜会。法服精鲜。受用道资。出于百品。预兹位者。应其成数。所施之物。各发一愿。愿力宏博。量其志焉。风雨不已廿馀载。菩萨以定慧力而大舍法财。此之谓也。无适非可。住必营建。厥功居多。思力如竭。粤延和元年龙集壬子。而身见微疾。心清志凝。夫依风以兴。随烟而散。来既无所。去复何归。夏六月十五日。诫诲门贤。端坐瞪视。念佛告灭。呜呼。生历五十有八。即以其年十月廿五日。陪窆于神禾原大善导阇黎域内。崇灵塔也。道俗阗凑。号惋盈衢。不可制止者。亿百千矣。门人思等。乃追芳旧简。摭美遗编。永言风轨。思崇前迹。空留锁骨之形。敢勒铢衣之石。其铭曰。
佛日既隐,贤云乃生。
传持正法,必寄时英。
时英伊何,猗嗟上人。
捐躯利物,爱道忘身。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博济偫有,是真法师
定慧通悟,檀那上施。
愿力宏广,成无住义。
应真而来,代谢而往。
哀哀门人,抚膺何仰。
灵德若在,休风可想。
敢勒遗尘,铭徽泉坏。
圣驾巡幸天津恭纪丁亥 清 · 钱载
四言诗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二十九
丁亥,我皇时巡。
北淀开,风润晴新(御制《赵北口行宫即景》云:「雨后有风亦含润。」)
安福舻驾,广惠桥遵。
水如江南,念江南民安福舻,御舟名。御制《安福舻》云:「越水吴山几度评。」又:「未能忘者是民情。」《御舟过广惠桥》云:「前年跋马过桥头,路指江乡却犹远。今朝进艇自桥下,景肖江乡翻似近。」)
七十二淀,自西流东。
中亭玉带,清河名蒙。
谁谓浑河,故道斯通。
昔讹既改,今览弥融(御制《过中亭河纪事》谓:「前督臣嘉淦谬听中亭浑河故道,建议放此。既改其误,于今亲览,益信。」)
苏桥则名,苏祠则立。
洵虽未赴,表贤宜及(御制《苏桥杂咏》云:「长桥却说老苏建,未识欧阳墓志铭。」又:「尸祝斯人理亦宜,几间老屋水之涯。」)
滹沱河经,子牙村袭。
尚曾未居,远想钓笠(御制《恭依皇祖阅子牙河诗韵并序》谓:「此地讵岐数千里,安得有吕尚钓璜遇主事子牙钓台,纪载家傅会失实。」)
子牙高沙(御制《子牙河》云:「北界地高南界下,八分水带二分沙。」),入运则黩。
入淀奈何,格堤斯筑。
讵犹玦断,诏工俾续。
千里环周中涵春绿。
维畿南至海,仁皇亲阅。
是防是疏,久安轨辙。
宪皇勤咨,利民深切。
我皇丕承,两朝庥烈。
台头行馆,申命朴敦。
小大群吏,备聆圣言(御制《台头行馆》云:「无过昼夜憩而去,何必轩庭缀以纷。」前此《苏桥杂咏》云:「费如许为不纾怀。」后此《天津行馆》云:「何必管弦缋民乐,伊予所喜在还淳。」又《偕乐堂》云:「无过停信宿,颇觉费鹾商。」《清宴堂》云:「却以延閒赏,还嫌费洁除。」圣训:「恤物戒费,不啻至再至三,盖惟以厚民之生而不自逸。」圣心有至乐焉,岂在供顿之适?)
斋维协性,港自扬芬。
灯船莫放,万顷风纹(御制《沧波楼用金山远帆楼韵》云:「不许灯船将晚放。」)
吾民之淀,多利少虞。
素鳞黛甲,夕雁晨凫。
吾淀之民,乐且于喁。
单舟度,叠舸依蒲。
乃莅天津,蠲租诏颁。
百姓是足,司农毋悭(御制《命免天津府属积欠银谷并直隶通省积欠银谷》云:「民足孰与不,司农莫吝惜。」)
乃礼海神,榑桑东观。
留都转,坦途潮还(御制《观海台观海》云:「留都来往粮艘运,总为吾民辟坦途。」)
乃觇瀛裔(御制《瀛裔》云:「瀛裔民风策马觇。」),芦田沙户。
商兮民兮,南风其煦(御制《晒盐场》云:「大异浙东更淮北,亦宽背负及肩挑。筹惟商与民俱便,别悉情形在此遭。」)
乃回巡銮,筐儿港俯。
匪堤是坚,维导宣犹愈(御制《西沽》云:「徒恃堤防宁有足,要当善导俾宣通。」)
至哉皇一心,以纲以纪。
水安谷昌,初不以轻喜。
畿甸群情,东南一视。
二旬之间,恩逾春被。
维海维河,夙感馨香。
今报淀功,与河海方。
维皇一心,百神敬将。
自神既效,四时既康。
维皇一心,元气胚胎。
饫我春泽,升我春台。
闻淀民之歌曰,龙舟重舣,闻津民之歌曰,金舆复来。
往生西方略传新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
维西方净土者,琼林宝网,珠阁瑶池。
超亿刹于玉毫,耀千光于沙界。
诸佛同赞,群贤所宗。
遍吉、曼殊,咸愿生乎其国;
天亲、弥勒,皆誓往于彼方。
大圣尚然,况常徒者也。
至若散因定业,少善多福,截五道而长骛,眷九品高升
直到萨云,无复退转。
故彼佛本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五逆者,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父、杀母也。)
今既幸无逆罪,不谤大乘,岂有愿求而不遂也?
况复《十六观经》云:下品下生者,具足诸罪,四重五逆,谤方等法,地狱火现。
十念称佛,地狱猛火,化清凉风,即生彼土。
斯则又许逆罪之辈,十念得生,况无者乎?
推此而言,宜各自信,凡愿生者无不遂心。
天台智者临终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
华池宝树,易往无人。
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慧熏修,行道力故,实不唐捐。
又本愿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回向欲生。
若不果遂者,誓不成佛。
又应校量业行久近者,十念信乐,尚生彼国,况复一日生信乐者?
况复一月一年一生而信乐者耶?
又应校量灭罪轻重者,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重罪者,即前五逆也。)
一念称佛,灭罪既尔,况复十念所灭罪耶?
况复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佛所灭罪耶?
重逆尚灭,况轻罪乎?
又应校量念佛功德比馀善根优劣之相者,经云:若人以四事极好之物,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满中阿罗汉辟支圣人,所得福德,不如有人一合掌,一称南无佛陀。
如彼大千圣福,假使百分千分百千亿分,算数譬喻,皆所不及一称佛名者,功德无量。
一称佛名,功德尚尔,况复十念佛者,况复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阿弥陀佛者,所得功德耶?
复次应知,念佛之人现世安隐,众圣守护,离诸灾厄。
且近校量今时风俗,竞祭鬼神,求其福祐,望得安稳。
信邪杀命,造罪结冤,必无福庆而可利人,虚招来生地狱罪报。
《易》曰: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杀生害命,祖承祭法,非一朝一夕,岂非积不善耶?
殃咎何疑也?
若言杀生非不善者,古今帝王何故仁慈化世,胜残去杀,禽鱼遂性,令登寿域,咸称善耶?
然祭祀之法,天竺韦陀、支那祀典,既未逃于世论,真俗流之罪经。
周公虽称事神,不达汇征之道;
仲尼焉能事鬼,盖迷六趣之源。
《老子》既混于九流,《庄子》未移于百氏。
唯释宗所辨,曲尽其理。
天趣在上,人居其次,修罗处中,鬼畜斯下。
今以人事鬼,其犹俛首就足,抑君奉民,何逆之甚也?
又鬼有邪力,事之既久,物党方类,死堕其中,世其迷哉!
且三界大师万德慈父,归之者罪灭,向之者福生。
诸经具说,若能暂归三宝、受持一佛名者,现世当获十种胜利:一者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
二者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三者常为十方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者一切恶鬼,若夜叉、若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中。
五者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枷杻、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者先所作罪,皆得消灭;
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七者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八者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者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欢喜礼拜,犹如敬佛。
十者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欢喜,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持金莲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诸有智人,请观念佛所获现世福利功德,岂同世人祠祀之法,现无福利未来受苦耶?
又复当信一切大乘经典,皆赞西方庄严净土,劝令往生。
若《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槃》诸部诸经,皆示行相及赞功德。
又诸菩萨、天亲、龙树,皆各造论,称赞净土。
又此方诸法师、禅师,各造论著疏,光赞西方。
道安法师《往生论》六卷,慧远法师造《观经疏》一卷,天台智者造《十疑论》、《观经疏》、《弥陀经疏》各一卷,道绰禅师撰《安乐集》三卷,善导和尚立五会教劝人念佛,造《观经疏》一卷,《二十四赞》、《六时礼文》各一卷,怀感法师得《念佛三昧》,造《决疑论》七卷,慈悯三藏撰《净土慈悲集》三卷,慈恩法师造《弥陀经疏》二卷,镇国沙门澄观造《观经疏》一卷。
有谁闻此众圣称扬敦劝往生而不信乐?
除及不肖人痴瞑无智者
斯更复引自古及今,西天东夏道俗士女、往生高人三十三条显验之事,具示将来诸有贤达,愿共往生也(《天竺别集》卷中。又见《乐邦文类》卷二。)
慧:《乐邦文类》作「定」。
宝际寺故寺主怀恽奉敕赠隆阐大法师碑铭 唐 · 僧思庄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昔吾师因地求真。众魔纷娆。果到成佛。龙天捧围。自作镇灵山。法躬靡易。告灭双树。示迹伦凡。微言不传。慧烛潜照。届夫岁迈千秋。时淹五浊。欲海腾沸。邪山纷糺。于是释防东逝。爰称兆应。汉梦西通。方崇像法。或青眸接轸。竞扇元风。或白足相趋。争开佛日。至欲继前贤之令轨。为后进之康衢。烛照重昏。慈舟苦派。人能宏道。斯之谓欤。法师讳怀恽。俗张姓南阳人也。远祖因宦。播迁京兆。廿一代祖安。丞相袭爵鸿胪公。高祖融。守黄门郎。迁太子庶子。祖英。唐解褐太常太祝。袭爵天平公。寻转吴王祭酒。握兰奏位。清陪雅列。法师聪敏为其性相。慈善资其风骨。母常山夫人乐姓。降胎之月。不味膻腥。载诞之辰。情欣禁戒。暨年登丱岁。特异诸童。或焚叶为香。或聚沙为塔。虽飞轩绣毂。未尝留步。月宇香楼。怡然忘返。高宗天皇大帝乘乾抚运。出震披图。虚己求贤。明扬待士。总章元载。梦睹法师。倏降纶言。远令虔辟。于是临丹槛。迩青蒲。广献真诚。特蒙褒赞。乃亲授朱绂。令处凤池之荣。师乃固请缁衣。愿托鹦林之地。奉敕于西明剃落。善来忽唱。恶业疑销。既挂三衣。俄陪四众。翘勤遽积。思五分而非遥。精苦逾深。想三祗而未远。时有亲證三昧大德善导阇梨。慈树森疏。悲花照灼。情袪多漏。拥藤井于莲台。睿化无涯。驱铁围于宝国。既闻盛烈。雅缔师资。祈解脱规。发菩提愿。一承妙旨。十有馀龄。秘偈真乘。亲蒙付属。自惟薄祐。师资早丧。想遗烈而崩心。顾馀恩而雨面。爰思宅兆。式建坟茔。遂于凤城南神和原崇灵塔。礼也。其地前终峰之南镇。后帝城之北里。歌钟沸出。移上界于阴门。泉流激洒。背连河于阳面。仍于塔侧。广搆伽蓝。莫不堂殿峥嵘。远模忉利。楼台岌嶪。直写祇园。神木灵草。淩岁寒而独秀。叶暗花明。逾严霜而靡悴。岂直风高气爽。声闻进道之场。故亦临水面山。菩萨全真之地。又于寺院造窣堵坡塔。周回二百步。直上一十三级。或瞻星揆务。或候日裁规。得天之芳踪。有龙王之秘迹。重重佛事。穷鹫岭之分身。种种庄严。尽昆邱之异宝。但以至诚多感。能事冥资。故能远降宸衷。令赍舍利。计千馀粒。加以七珍函笥。随此胜缘。百宝幡花。令兴供养。则天大圣皇后承九元之眷命。蹑三圣之休期。犹尚志想金园。情欣胜䠱。或频临净刹。倾海国之名珍。或屡访炎凉。舍河宫之秘宝。法师诫盈而散。并入擅航。法师业行高远。利益繁多。故得名振九重。芳盈四部。奉永昌元年敕。徵法师寺主。于是纲纪僧徒。规模释族。缁门济济。戒德峻而弥坚。绀宇诜诜。常住丰而更实。犹是才称物宝。道为时尊。知与不知。仰醍醐于句偈。识与不识。询法乳于波澜。法师以慈诱内怀。敷扬外积。冀传圣旨。用酬来望。每讲观经贤护弥陁等经。每数十遍。夫我域者。扇激风火。婴抱结漏。系诸生灭。止无常之短期。研乎事真。攀不亟之虚眹。若不乘佛愿力。托质净方。则恐沦溺长往。清升永隔。于是言论之际。恳劝时众。四仪之中。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乘此胜因。祈生净域。又以般若神咒。能令速證菩提。弥陀佛名。亦望横超恶趣。诸馀妙典。虽并积心台。于此胜缘。颇遍游智府。尝诵般若咒向盈四万。又诵弥陀真偈十万馀遍。理复使精真厥想。念虽微而必就。二三于行。功唐捐而靡得。岂直诸佛现前。神人捧锡而已矣。师为诸重担。摄尔偫生。举洪灼于耶山。掉宝航于见海。悲夫。娑婆国中。人多弊恶。虽复珍台宝界。因胜侣而归心。至欲逸翥遐征。藉良缘而克进。敢凭此义。爰发诚心。于是广劝有缘。奉为九重万乘。四生六趣。造净土堂一所。莫不虬栋淩虚。虹梁架迥。丹楹赩日。青琐延风。无而返井舒花。不暝而重檐积雾。于是神螭戾止。远镇琼阶。宝凤来仪。还陪桂户。雕甍画栱之异。穷造化之规模。圆珰方镜之奇。极人天之巧妙。又于堂内造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
又造织成像并馀功德。相好奇特。
颜容湛粹。山豪演妙。
若照三千。海目摛华。
如观百亿。或因缯命采。
有慈氏之全身。或散札驰芳。
得忧填之逸思。何独如来自在。
疑降上界之魔。故亦菩萨熙怡。
似救下方之苦。夫以宅生者心。
心荣则生丧。栖神者志。
志扰则神亡。然菩萨以济物捐躯。
上善以遗形徇节。法师情存拯救。
式奉殷繁。汲引虽曰忘怀。
形质焉能靡累。于是忽婴风瘵。
病与时侵。灵药勿痊。
●96C8器俄逝。岂夫八林齐白。
我佛称于寂灭。梁木其坏。
吾师等于死生。以大足元年十月廿二日神迁。
春秋六十有二。临终之际。
正念无亏。颜色怡悦。
似有瞻瞩。北首面西。
奄然而化。悲夫。
烈烈岁阴。苍苍天色。
乾兮何负。歼我惟良。
业也何孤。丧兹贤哲。
岂直悲盈四部。嗟鹿苑之荒凉。
抑亦哀悼两宫。痛蜂台之间寂。
犹是俯回天眷。载纡仙豪。
远降恩波。爰加制赠。
神龙元年敕。实际寺怀恽
示居三界。远离六尘。
等心境于虚空。混荣枯于物我。
栋梁绀宇。领袖缁徒。
包杖锡之规模。蹑乘柸之懿躅。
虽已归寂灭。无待于褒扬。
然宠洽友于。无忘于缛礼。
可赠隆阐大法师。主者施行。
上人以至德聿修。良因累著。
故得天降成烈。用赞芳规。
追远慎终。生荣死赠。
足可光辉净刹。历尘芥而长存。
旌贲元门。共河山而永久。
弟子温国寺主思庄等。并攀号积虑。
哀慕居怀。嗟覆护而无时。
仰音颜而靡日。犹恐居诸易远。
淑善湮沈。敬想清嶶。
勒兹玄琬。词曰。
娑婆种觉。贤劫能人。
三祇殄妄。五分祈真。
即相离相。非身是身。
犹施慧筏。广济迷津(其一)
十方化备。双林灭度
三界空虚。四生哀慕。
正教既隐。微言遽斁。
式启先哲。用资后悟(其二)
芳猷广被。至烈弥殷。
青眸演圣。白足成真。
远导刍。遐宣墨尘。
元门不绝。代有其人(其三)
猗欤令德。远嗣前英。
声高四部。誉重三明。
慈周有识。智契无生。
法云叶落。道树滋荣(其四)
岂图宿殃。师资遽亡。
乾兮何负。歼我惟良。
徒嗟授几。空念传香。
非夫胜缘。孰答恩光(其五)
邈矣坰野。慈颜圹侧。
敬发诚心。爰凭净域。
真容湛粹。楼台岿嶷。
希此善根。远酬明德(其六)
鹤龄善琴号白石山人善导引,工鼓琴。) 民国 · 沙曾达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白石山人善鼓琴,超然高旷涤尘襟。
知音谁是钟期子,指法亲承印素心。
蔡州开元寺佛塔记 北宋 · 穆修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三、《穆参军集》卷下
西佛氏法唱中夏,为寺宇于中夏
先王之遗民,乐闻其法尊雄,一旦从而和之,弃世守常义弗顾,而为其徒者,靡然倾天下。
西人之业,胡其如是之盛耶?
岂佛氏之法,为能本生人恶欲之情而导之耶?
不然,何以能鼓动群俗之心如趋号令之齐一也?
夫生民之情大矣,圣人知其不可充也,为之著礼明义以节养之,使不流不窘。
安其分、尽其常以生死焉,而不及他道者,三代之民也。
今佛氏之法,后三代而作,极其说于圣人之外,因斯民所恶欲而喻以死生祸福之事,谓人享有于其身者,皆由死生往复而取之。
方于植物者,根夫善,善以之而生于今;
种夫恶,恶以之而出于后。
其为贵、为富、为寿、为康宁,皆根夫善者也,而统谓之福;
为贱、为贫、为疾、为夭,皆种夫恶者也,而统谓之祸。
福祸之报不移也。
世闻其说甚惧,谓死且复生,则孰不欲其富贵康寿而恶其贱贫疾夭?
虽君子小人,一其情也。
然何如即可以违所恶而获所欲?
曰:非去而为佛之徒,读佛之书,则不可。
人所以悦其法而归其门者,为能得己欲恶之心乎,佛亦安能强使人附之哉!
如死生祸福之说,使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亦尝言之,则人亦必从此六圣人而求之。
如其圣人所不及,惟佛氏明言之,则人焉得不从佛氏而求之也?
予谓世有佛氏以来,人不待闻礼义而后入于善者,亦多矣,佛氏其亦善导于人者矣。
呜呼!
礼义则不竞,宜吾民之皆奉于佛也,宜其佛之独盛于时也。
佛日益盛,徒日益繁,则当有异行之士奋臂而出,力树塔庙,以广弼其法之兴。
就其实而言之,则隆塔庙,诚佛事之末;
茍以时观之,能恢赫显灼,使人见之,起恭生信,则无如塔庙助佛之大。
故虽穷远僻阻、川涂所在,必有佛之塔庙以瞻向于俗也,矧中州近壤之冲会乎!
然而佛塔与庙抑有其说。
中藏像事而旁栖徒众者,实为庙,惟佛塔之设,当必亲得佛所遗爪发齿骨一种,或积精力所成如珠玑类者,释氏皆所谓舍利是也,然后函以金石,竁地而藏焉,因起浮图于上以表识之,是曰佛塔耳。
诸所立者靡不然。
蔡州开元佛寺,其踊甓成七级浮屠者,是谓葬佛项骨舍利焉。
其始自雍熙四年,故相太子太师吕公为郡日,其佛骨自京师降。
吕公寻而去郡,以属僧志者,俾后兴塔于寺以葬奉之。
后志方肇心,会卒,曰僧荣者复上承之。
自是迄大中祥符初荣始再议所举,得乔、张二豪吏归入资用,仅获就事,于时浮屠才基一级而已。
荣终度力难以竟,即又罢去,于是州耆释叟众惜其迹已植而止,相与谋其可以终事于塔者,复得寺僧海微而请之。
微起应请,实堪其任,今塔之所以获立,自海微力。
塔既立,未致备饰而微殁,时天禧二年也,付其事于门人永昌纂之。
永昌成师,罔有暂懈,悉心募力,未几而阙饰云具。
其范铁涂银、颖然而擢立其端者,是曰相轮;
其栋石甍瓦、翼然而周蔽其址者,是曰散水。
计二事役费,于浮屠亦三之一焉,皆永之为也。
永其可谓善继师之勤矣。
较三四释之功,是则肇于而基于荣,克成于微而大备于永,虽经始营为,殊先后钜细,其因作之迹,则皆有力于塔者,其所谓异行之士欤!
塔始于大中祥符初,讫于天圣之六年,出入二十年之际,厥有成绩,其糜用财力积剧亦至矣。
永师列其本末来请,得以著成于记。
鹦鹉最善导客来。公又令赋之 金 · 李奎报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
语语尚堪听,玲珑岂不明。
知公偏喜士,最善客来声。
临海县资瑞院记皇祐二年五月 北宋 · 释本如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
(上缺)东南隅,不远百里,乡曰于公,里名纂化,资瑞院在焉。
面离背坎,主阜按溪,霞(下缺)清世,是宜兰若,实号罗摩。
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沙门重济矢谋大壮,仅庇(下缺)德改元甲辰岁,其徒继者乃营大厦,为先崇释尊殿焉。
大中祥符九年塑像(下缺),库钟台,甲戌造浴室,乙亥立忏堂,戊子造僧堂,三门地藏罗汉各宅位矣。
始元(下缺)立舍七十间,用财百馀万,尸者靡常,年月浸阔,有徒子良奉兴文监嗣而居(下缺),受菩萨戒者郭文,同出己财,仍励乡党,宣力毕葺,汲汲于是,无间寒暑。
(下缺)育也。
声金奏警,迷蛰也。
樵儿牧童犹革视听,况恺悌君子乎?
一旦落成,稽首(下缺)示来者。
予曰:「汝曹施则施矣,勤则勤矣,所志何哉」?
对曰:霸也。
愚懵(缺二字)(下缺)详焉。
知所但庆,为太平之民,发于衷诚,所志者三。
偃风化,戴(上缺)从佛嘱也。
三奉家训,嗣父道也。
虽居尘浊,常读大乘,仍期安养,作终归(下缺)拜聆善导
予应曰:夫人者处三才之中,协五行之秀,异飞走远,夷狄(下缺)知矣。
毋惑所志,不可弭忘。
噫,天池印容,梵鉴详业,秋毫必状。
□□不(下缺)即赞明备之。
运者果如郑氏之用心,亦足通物,渐圣贤之化,何患馀庆弗(下缺)附于碑阴。
大宋皇祐二年五月十一日记。
丹丘杨鸿举书(上缺)
库使资州刺史同管会灵观公事李端悫(下缺)。(下缺)
按:《两浙金石志》卷五,光绪刻本。
三字诗六首 其一 唐 · 寒山
 押号韵
寒山道,无人到。
若能行,称十号。
有蝉鸣,无鸦噪。
黄叶落,白云扫。
石磊磊,山隩隩。
我独居,名善导
子细看,何相好。
传法院碑铭1035年10月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文庄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以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传法院太平兴国寺
今上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以景祐二年六月特诏史官追颂先烈。
史臣某拜手飏言曰:唐氏中微,五代多故。
三辰昏祲,九服煨烬。
虎争龙战,糜沸云扰。
我国家题五精之期,起千岁之统。
祛天地之否隔,拯夷夏之涂炭。
剪寇剧以靖摇乱,诛僭剧以遏横骛。
太宗皇帝张天弧,顺斗极,驱除邻敌,驾驭髦杰。
制礼乐于已坏,振文武于将坠。
艺祖以造大业,由太弟以纂鸿绪。
归马论道,投干讲艺。
覆露所及,辙迹所到,罔不辟皇衢,刬霸轨,一文轸,齐量衡者焉。
洎乎六幕谧宁,中宸閒晏,披蠹简,访幽经,观天人之交,探神明之奥,补缀漏遗,讲求希阔。
朝夕之议必稽于典册,小大之政咸本乎根柢。
尝谓佛法之至也,百王不易,历世弥盛。
中原之区宇,绝域之种落,户讽其书,家图其像,一睇窣堵,一嗅薝卜。
或因受以悟法,或睹相以趣善。
感照以应群动,广大以摄万有。
裨德教,省威戮,其来尚矣。
先朝乾德中监遣僧行勤等一百五十有七人,各赐装钱访经西域,今继有还者。
嗟其翻译之废,载祀二百。
非国家削平多垒,奄宅四海,通道夷貉,暨声葱雪,大事因缘,畴能复之?
会鄜畤守吏王龟从上中天竺印度僧法天、梵学比邱法进译经
又北天竺三藏天息灾与其受具母弟施护,各持梵夹来献,符雅意,天实启之。
乃遣内侍郑守钧肇营兹馆,赐息灾、法天等宣译,命光禄卿汤悦等润文,法进笔受、缀文,义学苾刍慧达證义高品王文寿等监译。
由是宪前轨,稽秘藏,依金刚界,扢种子坛,书字源,布圣位,三成藻饰,四事庄严。
藏主译于坛北;
僧證梵义、證梵文,义学僧證义,刊定华字于左右;
润文东南,以资笔削;
监译西南,以肃仪律。
新经既成,制跸临幸,赉物有品,诏赐金额,岁给飧钱一亿六十万,度僧十有一人。
翻译之制,大备于兹。
御制《三藏圣教序》以冠经首,息灾赐名法贤
又诏择京寺童子得惟净等五十人,令肄梵学。
每大电纪辰,贝多启译,经成奏御,召对赐坐,进见甚宠,观者荣之。
真庙绍文,鸿徽累盛。
舞羽而清河右,再驾而羁幕北。
銮旗驻于兹馆,篚币班于法席。
洎乎勒圜,封禅梁阯,上仪交举,盛节咸备。
拥九清之嘉祐,访三空之真谛。
祗适先训,布昭睿藻,作《圣教序》以赐之。
又诏参知政事赵安仁等,并所降制诏,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复以宰臣丁谓、王钦若充使,以宠重焉。
圣上慎徽祖服,光启宗范
长养容覆,极两仪之大德;
睿哲广运,总列辟之能事。
尽美乎万几,宣精乎三教。
悟然灯之授记,当弥勒之嘱累。
以无上之知觉,建大中之教化。
述《三宝赞》,以冠藏录。
众圣欢蹈,群生依怙。
雨花芬都,金光照烂。
恩深归救之本,理极名言之表。
无量功德,非思议之可及也。
兴国壬午距今乙亥五十四载,宠灵积累,妙因殊胜。
有若今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以师臣上衮,博达空理,奉制兼使。
参知政事尚书吏部侍郎宋绶以宏材硕德,了悟真际,被诏润文。
有若故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曙、参知政事张洎、赵安仁枢密副使杨砺、翰林学士承旨晁迥、李维、翰林学士朱昂、梁周翰、杨亿,皆以学通儒释,继司译润。
上哲清流,尽在兹矣。
翻宣表率,则有三藏五人,皆赐朝散阶,累迁试光禄卿
法贤,次法天,次施护,并刹帝利氏,深穷秘密,博通华竺,功成顺化,恤礼尤异。
又次法护,北天竺憍尸迦氏,始隶毗尼,聿修禅诵,先朝以其至自西遐,该明法要,令嗣译度。
次曰惟净,故吴王李煜之犹子,七岁依师,选习梵业。
真皇以其不游西度,精晓贝文,特命主译。
天圣中法护请还身毒,惟净求往阙塞,累表不允。
今皆际会昌期,宣隆教典者焉。
其监译内侍则自文寿至今内藏库内常侍陈文一、御药院入主供奉官阎士良印经院入内高品朱若水,十有七人,皆简擢恭恪,以干院事。
笔受、缀文、證义等僧,则自法进至今文一、法凝、鉴深、慧涛、潜政、清漏、善初、义崇、慧素、存行,及梵学僧文涉、道、慧灯、七十有九人,皆妙择行业,以塞朝选。
其贡经,五印度僧则自法军至法称八十人,取经还华僧,则自辞潮至栖秘一百三十有八人,皆克遂至愿,赞此大缘。
宠赉之数,咸有差次。
其贡献并内出梵经无虑一千四百二十八夹,秘之院阁,译成经论凡五百六十四卷。
续于藏室娑婆之界,以语言文字作佛事,原本缺。
体貌丞相,宠数尊异。
其诞辰翻译,瑞场启罢,并命两府衡弼传香赐会,著为永式。
夷简等诗称谢,有诏刊石。
译馆之荣,于斯为盛。
说者云:译者释也,交释华梵,对传句读,办祛楼之笔,简韦陀之辞,本政因以建之,糅杂句以文之。
广阴入之津梁,续痴冥之灯炬。
宣我象教,功孰大焉!
然而拟于法者空,几于真者静。
染空尚垢,知静犹障。
若夫遗照觉,度禅定,应现无方,圆明具足者,岂有髣髴于其间也哉?
但以千觉度人,始自言语;
八藏垂教,必假文翰。
双林示寂,鹫岭罢谈,五百年中,皆正法。
三十四字,广衍右行,充溢诸天,靡迤东土。
非传释无以达华夏,舍润色无以足言志。
凿五蕴之牖,破三毒之网。
塞颠倒之涂,决苦恼之海。
俾众生竭爱流,灌毁宅,味甘露。
以清凉大士始觉,法身神,通而游戏,其六度之本源乎,万行之因地乎!
宜固谛方言,练横字,审缘起,正思惟。
贯穿宗极,以了密义;
涉猎苍雅,以定华文。
备而不繁,直而不略。
诃四病之微细,拂二见之邪执。
洒之海墨,则诸佛下观;
咏以潮音,则百灵潜听。
使广劫之下,知朝家崇建之美,叹圣上尊向之仁,不其伟欤!
臣早游史阁,尝预译场;
终以钝根,求补外职。
地如亭历,有生之累犹多;
笔若须弥,众妙之门难尽。
哀旧物,俾图懿铄。
奉宸旨,靡敢固辞。
议者以为圣上之建斯铭也,昭贻厥之谋,周文之追孝也;
尚记事之美,陶唐之有文也;
光大度门,能仁之悲心也;
守护正法,有之鸿誓也。
宣是四美,垂厥无穷乎!
龙天降格,神祇叹誉,永锡百禄,大庇中区,皇哉焕乎!
谨为铭曰:
西方圣人,万化幽赞。
兆启于周,法至于汉。
森沉天禄,古经肇焕。
䆗窱甘泉,金人耸观。
机缘合应,梦寤通灵。
东入,愔景西迎。
氎像可传,绘事初形。
具偈难解,译法肇兴。
魏晋洎唐,正闰十九。
变梵成华,翻传代有。
篆隶兼该,典坟旁究。
八备咸精,三难尽剖。
贞元以降,国步多艰。
戎笳沸路,盗戟横关。
悉昙罔学,雷岭谁攀?
法器几堕,慧命将殚。
明明上穹,启我有宋。
尽殛残暴,并苏愁痛。
神武拓迹,圣人垂统。
四貉同文,五天𠨿贡。
皇灵有赫,法宝增光。
精庐再考,译席重张。
半满交显,疑伪兼详。
六义垂范,万颂裁章。
竺典岁臻,华经日续。
液金贲字,彫琼丽轴。
思文祖祢,尊善导俗。
克昌厥后,介尔景福。
皇帝孝思,对越无极。
碑颂休烈,载刊金石。
铺昭上乘,博济含识。
惟皇寿考,时万时亿。
南京书院题名记1028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范文正公集》卷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七、《圣宋文选》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皇宋辟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弦诵风布
乃有睢阳先生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以贲于丘园,教育为乐。
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自故兵部侍郎许公骧而下凡若干人。
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枢密直学士纶,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祥符中,乡人曹氏,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之庐。
学士之子殿中丞舜宾时在私庭,俾干其裕;
太原奉常博士渎时举贤良,始掌其教;
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时以管记,以领其纲。
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
端明殿学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记,前参知政事陈公侍郎尧佐题其榜。
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欤鲁堂
章甫如星,缝掖如云,讲议乎经,咏思乎文。
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
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
诚以日至,义以日精。
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
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
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
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
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
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
若夫廊庙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
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
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
宜观名列,以劝方来。
登斯缀者,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善导,孜孜仁义,惟日不足,庶几乎刊金石而无愧也。
抑又使天下庠序视此而兴,济济群髦,咸厎于道,则皇家三五之风步武可到,戚门之光亦无穷已。
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
仓部郎中王公墓志铭元符三年七月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西台集》卷一三
元丰二年四月,河大决澶州濮阳,北流注于海。
宝文阁待制吴居易方在都水使者,议欲汇为东流堤故道而复之,人多言其非是。
而直居易者亦众,故东流、北流之辨累岁不决。
是时故朝奉大夫王公茂之都水丞,上言:「传称鲧障洪水,而河北有鲧堤,则是堤而障之,与水争道者鲧也。
《书》称『禹随山浚川』,而孟子称『禹疏九河,决汝、汉,排淮、泗,瀹济、漯』,而无一言及于堤障者,禹是也。
今折大河之势而回之,则积刍茭,科人力,筑堤以居,与水争道,小淤则小增其堤,大淤则大增其堤。
水非徒行于地上也,而又行堤上,则终不免决溢之患。
愿因水之行善导之,酾二渠,疏孙口,凿狼村,塞窦潫,以顺水之性,无与水争道」。
书再上,各数百言。
下之有司,不省,后竟堤其河而回之。
至元符中,河卒决内黄北去,泛滥十馀郡,朝廷治主回河议者之罪,而有司反置公名于主议者中,曰:「是不切事情,论北而意欲东也」。
罢公所居仓部郎中职事。
或谓公宜辨,公曰:「我言在也,可求,不必辨」。
及公之亡,葬且有日,其孤师觉持公上言之遗藁与宣德郎王叔堪状,抵公同年进士毕某,泣血再拜而求为铭。
余固以辞不获,又视公之遗藁良信,因杂取叔堪所载而铭之。
盖公自瀛州防禦推官,五迁至朝散郎,赐五品服,又两迁至朝奉大夫致仕。
商州洛县主簿,知同州冯翊县,监同州阜民钱监,权京兆府观察推官,知孟州汜水县事,知南外丞公事,行都水监丞夔州路转运判官提举利州常平等事,权知兖州,守尚书仓部员外郎,迁郎中,积勋至骑都尉
曾大父讳某,为起居郎,赠吏部侍郎
大父讳元一,为职方员外郎,赠刑部郎中
父讳规,为晋州冀氏县,赠朝请大夫
公以元符三年四月十有三日卒于京师,以其年七月二十日葬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谷乡金谷原上。
铭曰:
王氏居孟,徙家河清。
者谁,大夫公名。
公在场屋,当先众鸣。
决科如掇,益振厥声。
试吏洛南,摄商
公田所入,车数十乘。
睨而返之,归若悬磬。
其在京兆从事以时。
陈囚三人,谓死不疑。
公犹恳请,谳而生之。
既生其囚,复念厥士。
有劳靡论,但救其死。
李、冯二猾,并暴汜水
公往为县,猾不少止。
李敢大言,我实唐裔。
公曰欺余,创其非是。
并冯治之,屏不出气。
元祐己巳,公始奉使
南外丞,河汹不制。
公趣原武,拿舟夜济。
奋以居前,人恐如缀。
有子共行,旁立不避。
公曰归哉,我乃王事。
从决濮阳,遂徙北去。
或曰堤之,可使东骛。
公实有言,筑堤而处,岂不遽回,后艰孰禦?
公言不售,更使剑外。
岁饥嗷嗷,民靡所戾。
公先下贫,以及一切。
廪而蠲之,否则吾罪。
既言而行,公遂还矣。
东鲁岩岩,其政甚美。
考公旧言,入朝为郎。
为郎三载,河决内黄
谓公议北,厥意不臧。
遂去郎位,匹马两童。
不趋而跌,固义之中。
或俾公辨,公曰何哉?
得之匪求,失亦自来。
虽有诏之,吾口不开。
入莫与直,谓天或假。
所宜百年,以永居下。
胡以啬之,一疾而谢。
公配张氏,继者二室。
曰江曰贾,皆祚大邑
有六男子,足侈公后。
希道、师觉,居长而茂。
女实半之,厥孙则倍。
六十有六,中寿之次。
知公有人,匪时之宗。
潞公太师丞相汲公。
凡厥高位,我引我庸。
欲行而柅,以放于终。
伊洛之北,有原隆隆。
有水瀰瀰,有山崇崇。
窆而铭之,以谂无穷。